•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
  • 发布时间:2016-4-1 16:13:27 点击次数: 1387次
  •    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深化课程改革,提高教学效率,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,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,使学校规范、和谐发展,学校制订如下教学管理制度:

    1、认真备课

    (1)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或教研组的集体作用,倡导集体研究、相互启发、共享资源的集体备课风尚。年级备课组3人以上的应组织集体备课,安排每周二节课的集体备课时间,在备课内容上注重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,在形式上提倡个性化备课,在效果上讲求实用,在备课质量上注重课后反思与备课资源的收集和利用,集体备课活动要有记录。

    (2)教龄在三年内的新教师,备课时要求写出较为详细的教学方案;中级以上教师,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是60%以上写详案;教学经验较为丰富,教学水平较高的名师、名师候选人或骨干教师可以写简案,但每学年至少提供2个示范性教学方案或特色教学方案。兼课2门以上的教师,所教学科都必须认真备课,但撰写教案可有所侧重,以一个学科为备课重点,撰写详案,其余学科可以撰写简案。

    (3) 教务处、学部、教研组定期进行检查备课情况,不定期重点进行抽查。学校实施推门听课制度,“从上课看备课,以听课促备课”。

    2、认真上课

    (1)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,提高教学效率。教师要使用普通话教学,杜绝使用方言教学。

    (2)尊重学生,发扬民主教学,努力营造民主、平等、宽松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。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,不能把消极情绪直接带入课堂。

    (3)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,关注每一位学生。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,精讲多练,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,得到发展。

    (4)做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,杜绝上课无视学生睡觉、随意走动、随意走出教室等严重现象。实训课体育课等不在本教室上课时,要求上课老师提早通知学生,在下课时间内到达指定的上课场所。

    3、认真布置作业、认真批改作、认真辅导

    (1)注重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高。按照少而精的原则,适度安排作业量,倡导作业形式的多样化,并根据不同的学生,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。多布置具有实践性、创造性、学生喜欢的作业。

    (2)禁止任课教师乱订、滥发作业资料,力求每天课外作业各学科平衡。

    (3)及时批改学生上交的作业(批改量应达到所布置作业含试卷85%以上),及时向学生反馈批改中发现的问题,并提出具体的改正意见。提倡面批,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加注适当评语。

    (4)学校建立对学生作业本(含配套练习册、教师编印的讲义)批改情况(批改次数、批改质量)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制度。

    (5)课内外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加强个性化辅导,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,鼓励学生间的相互辅导,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乐于助人的情感。

    4、认真评价

    (1)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。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情况,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状况,并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,运用多种方式,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。

    (2)以激励性评价为主。多鼓励,少批评,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,帮助学生树立自信,让每个学生都感到“我能行”。

    (3)考试形式要多样化,考试命题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,题量和难度适宜,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。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情况。力求80%学生达到及格水平。名师、名师侯选人或骨干教师每学年要命二份以上示范性试卷,教龄三年以内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命二份以上汇报性试卷。

    5、认真研究

    (1)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、教研及业务学习活动,由县教研室以上组织的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应按要求参加,不能无故缺席、中途随意离开或流于形式,做一些与教研活动本身无关的事。

    学校应按教育局校本研训的有关要求制定教研培训计划,积极组织开展校级教研培训活动,以校本研训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。

    (2)教师应加强相互听课,互相学习,取长补短。教师每学期听课应不少于20节,三年以内教龄的教师应不少于30节。

    (3)教师要主动参加教育科研活动,勇于探索,积极思考。每学年撰写论文、案例至少1篇;每学年至少上1节校级以上公开课或1次教研组内主题发言。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。

    (4)名师、名师培养人选、骨干教师要承担结对带徒任务。

    (5)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。对于经学校书面批准同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教师,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可以实施特殊政策。学校应当随时了解实验开展情况,并加强对实验改革的指导。

    10、认真反思

    (1)教师应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,每学年至少安排一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校本培训活动。

    (2)教师应养成教后反思的良好习惯,及时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,改进今后的教学。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明确要求,并列入教师业务考核。

    (3)学期末,教师应结合试卷分析、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非学业状况,开展教学反思。

    (4)教师应注意已开发成功的课程教学资源的积累,以及记录自己的反思所得,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发反思的交流活动,以便资源共享。